來源: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2022-01-10 11:02:33
憑著水滴石穿的精神,他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集團首席技師、煤炭行業技能大師;他“妙手回春”,讓“癱瘓”的礦山機電設備恢復生機,讓深度“患疾”的老設備起死回生。他就是王莊煤礦機電中心員工馮書兵。
1998年是馮書兵參加工作的第三個年頭,那時他還是一個毛頭小伙,一次故障處理讓他嶄露頭角。一天深夜,井下43/2下山6#皮帶移變出現故障:載負荷運行頻繁跳閘。這一皮帶是當時井下的運輸大動脈,當班機電工測試電纜和電機后沒有發現異常,無法處理。無奈之余,調度電話打給了正在井下值班的馮書兵。到現場后,經過詢問及查看故障顯示,馮書兵迅速作出判斷是連接軟導電帶出了問題,打開設備檢查,果真如此。經過搶修,半個小時后皮帶恢復運轉。
馮書兵是個善于思考的人,每次處理完故障,都要進行經驗總結:故障能不能發現得更快點?處理速度能不能再提升?設備有沒有改進的可能?有了念頭,就開始行動。針對井下水泵在作業時易被雜物堵塞的問題,他制作了水泵自動升降裝置,一改以往水泵在坑里等水滿了再抽的模式,大大節約了抽水工作量及水泵維護量;針對刮板輸送機機頭鏈輪更換費時費力的實際,馮書兵通過改進工藝,不僅更換速度提升了,而且作業系數大幅提升,成本明顯下降。
隨著礦山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技術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馮書兵變生產難題為研究課題,積極破除機電安全“瓶頸”問題,特別是圍繞安全生產中井下機電設備維修難的問題,井下不允許帶電維修,設備送到井上維修又耽誤生產進度,這成了馮書兵最發愁的事。創新之路很艱難,他在苦苦思索后終于迎來了意外的“靈感迸發”。這項技術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就是利用PLC和攝像頭結合,實現不停電檢查設備內部器件好壞和查看設備內部繼電器是否動作,解決了多年以來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帶電檢查開關問題,這項技術彌補了煤礦井下機電運輸領域的空白。
他27年如一日,在一個個困難和一次次挫折中,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僅國家新型實用專利35項,全國能源化學工會職工創新一等獎兩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職工創新成果三等獎一個,山西省五小競賽二三等獎四個,山西省煤炭工會、長治市總工會、潞安集團工會、王莊煤礦等創新獎項88個。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在技術上馮書兵從來不固步自封,在成功之后,不忘帶隊伍,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其中培養出首席技師3名,高級技師10名,技師83名;徒弟郭雙勤獲得綜采維修電工山西省第二名、全國第十名的好成績。不僅如此他還多次被集團潞安大學和潞安職業中專聘任為礦井機電技能提升的專職培訓教師。近幾年來,他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應用到課堂中,開展了形式多樣、實踐性強的“理實一體化”課堂,與潞安職業中專教師合力開發了《煤礦電氣設備安裝與維修》《煤礦電氣設備安裝與維修實訓指導》等多本適用于集團員工的培訓教材。
馮書兵知道,榮譽會隨著掌聲漸漸淡去,奮斗的腳步卻永遠不會停歇。每一次獲獎后,他都會說“科學技術永遠沒有天花板,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p>
(文/圖 矯治)
責任編輯:李世臣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眾號